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章的网络创业项目主题:知乎暴力赚钱方式,小白也能月入月入过万!
她是做淘客的,平时靠朋友圈卖点化妆品补贴生活,以前并不关注知乎。最近看到很多培训机构都在推知乎,觉得这是一个引流的好时机,于是跟风去下了个知乎。尚未弄清规则,就在知乎横冲直撞,遇上一向敏感的平台,难怪会栽跟头。其实,说起知乎引流,网上有很多方法,她也看过了,无非就是以下这些:日常养号、打造人设、创造高赞、人工干预、筛选问题、建立关键词库.....说的冠冕堂皇,可看完后又觉得似是而非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我叹口气,有时候世界就是这样,看起来越是简单的东西,就越是让人难以执行,这就是大多数教程的通病。说起知乎引流,伪干货不少,真正的绝招却没人告诉你。首先,来实地参考下,高赞答主都是怎么“精心”写的故事?最高赞2.9k以上,感谢1k以上,还被收入了知乎专题。第一部分:“我烂脸了,皮肤暗淡,推荐的产品也没用。”
分析:说自己很丑、皮肤很差,切中读者痛点,引起大家共鸣。第二部分:这个产品很好用,我是这么用的;那个坏习惯要改,如何才能改掉,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养皮肤。分析:推荐几个产品,顺带分析效果、使用步骤、优点以及缺点,越详细越好。第三部分:我用了以上的步骤,从此成为美白女神,再放上自己的照片,有图为证。分析:逆袭成功,丑小鸭变白天鹅,成为众人心中的绝对女神。第一段:用第一人称叙述,说我皮肤很差,长得很丑,百度丑照,直接贴上去。去小红书、淘宝或公众号搬运内容,去知网搬专业知识,目的不为别的,就为装逼。第三段:我终于变好看了,成为大家公认的美女,再放上某度某宝的妖娆美女照。这样写下去,前后对比强烈,正好符合大众的逆袭心理,十个少说有八个,绝对拜倒在石榴裙下,大呼一声:(2)我拼命努力,才发现自己天赋异禀,不同于凡夫俗子;于是更加奋进,终于顿悟,轻易掌握成功的诀窍(1)我卑微下贱,父母不疼,姊妹不爱,人人都瞧不起我,人人都欺负我。(2)我对天发誓,此生不成功,绝不回头,于是踏往远方,坎坷重重,谁想突然遇到高人指点,从此人生开挂,一路升级打妖怪。(3)我最后逆袭成功,坐拥美女江山,成为人上之王,狠狠惩罚曾经看不起我的人,扬眉吐气。说到底,就是为了满足人不切实际的幻想,一朝逆袭,从此平步上青云。这样的套路,无论是用于网文,还是用于知乎,都屡试不爽。套路如此之深,怪不得在一篇揭露知乎高赞的文章之中,引来这样的评论:逆袭的故事总是这么悦耳动听,伪造的故事被推崇到真实暖心。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——看文章是为了爽,不是为了动脑子。惋惜的是,真正有用的回答,只会湮没在茫茫网海之中,无声无息,激不起半点风浪。任何超越时代的观点,要获得后代的推崇,必以失去本代人的理解为代价。捡起历史长河中金子的人,必定是后时代的人,而不是本时代的人。影子要是再带点名人的花环,抚慰下他躁动的心,那就更好了。不要以为知乎是个高逼格的地方,你的回答就要往高逼格钻。顺应大众的潮流,创造垃圾共识,他们就会产生认同感,甚至把你捧到了天上。被人骂鸡汤、骂弱智,骂的天花乱坠群魔乱舞,看的人还不是那么多,追捧者还是不少!在娱乐至死的时代,越是简单,越是容易让人理解,就越能抚慰那颗稍动不安的心。曾经有一个问题,如何看待大V靠爆照、编故事拿几千上万的赞。百度上有一篇关于知乎高赞的回答:20多岁的年纪做什么,将来才不会后悔?这跟从小家人念叨要好好读书、好好工作、好好找男朋友有什么区别?可能区别就在于:一边是家人的鸡毛蒜皮,一边是大V的高赞。将真理藏入袖中,随意抖点出来,哪怕只是只言片语,捡到的人就仿佛获得珍宝,对你感恩戴德。只有你自己知道,这就是垃圾,真正好的东西,藏在心中,绝对不说的。喂饱了,养胖了,欲望更加沟壑难填了,就离不开你了,爱上你了。1、知乎不是喜欢以高学历自居?不是喜欢打造虚拟人设?2、知乎用户不是自视甚高、喜欢怼人怼物显示优越感?怼拼多多割韭菜,怼快手视频垃圾,怼某某娱乐明星不务正业。情节一定要跌宕起伏,先穷后富,先美后丑,先屌丝后大神,先草根后成功人士。再无事呻吟两句,风花雪月一番,你就是别人的诗与远方。写作的第一要义在于迎合,任何平台产生爆款都在于迎合。迎合大多数的认同感,让他们赶到舒心,再稍微抖点机灵,露出真理的尾巴。所以说,在这个知识泛娱乐时代,别考虑什么严肃交流,尤其是在知乎。早期,在知乎还是知乎的时候,不乏有行业精英与高收入群体。这群人能力出众,社会经验丰富,依靠专业能力获赞,成为知乎主力军,本也无可厚非。后来知乎开放,受众下沉,逐渐扩大到高初中生、以及其他人群。这群人涉世未深,常根据只言片语挑战有真正有实力的答主,让许多原始居民不堪忍受,被迫反击。加上各种喷子杠精横行,以其浅薄的知识怀疑、谩骂原始居民,逼迫他们离开。再后来热榜出现,知乎逐渐向娱乐化靠近,抖机灵的答主更多。前不久,百度与快手对知乎的投资,也注定了知乎会更加下沉,将来的受众更多也更泛。更多的,就是为了泡知乎、玩知乎,假借知识之名,行真娱乐之实。首先,喜欢暴力、娱乐、热点、美图,痴迷于温饱鸡汤、情绪煽动、阶级对立。其次,这些人初步阅读与理解能力,但见识匮乏,心态不稳。但大多数成熟的思想,需要同等思想层次的人才看得懂,如果读者涉世未深、执迷于只言片语,很可能断章取义、误会作者,从而群起而攻之。“许多深思熟虑的结果和收获可能只是三言两语,但是,读者若是这个领域的新手,还未抽的出时间反思。就会在三言两语之中只看到一些不成熟的东西,他就会不无也被的斜视作者,怪作者把这些发育不良的,尚未成熟的东西端到了他的餐桌上(尼采《人性的,太人性的》)”在泛娱乐化时代,遇事难做,度娘一搜,遍地都是答案。信息投喂从来都是自上而下兼容,人们喜欢什么,就投喂什么。搜索引擎同样如此,精准算计着大众的趣味,将分外媚俗的回答,推送到更大的流量池。越大的流量池,越不需要你的思考,只要勾起的你的好奇,煽动你的情绪,让你控制不住点进去就好。故事一波三折、跌宕起伏,观点深懂你心,如遇知己,看的你鸡血澎湃、如梦如幻、如痴如醉。大数据下的文章创造,都是精心设置的套路,无论如何,都逃不脱以下模式:以标题党裹挟媚俗,以热点绯闻制造冲突,用激烈观点迎合大众,让你一次性看的爽,看个够,乖乖留在大佬设置的app之中。鸡汤泛滥、阶级对立、情感煽动、杠精抬杠、热搜排行等等,通通不是目的。再把一颗鸡汤心喂得饱饱壮壮,让你舍不得离开这个平台。麦克卢汉曾说,我们创造了工具,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。哪怕娱乐、偶像、明星等这些跟人没半毛钱关系,只要对了用户的胃口,用户还是会喜欢看的。所以,对于一群冲着娱乐来的人,你给他高谈历史,高谈社会经验?知乎不是研究学问的地方,创造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就行了。很多时候,食物链养成,不是靠由上到下的控制,而是靠由下到上的依赖所决定。你是来引流的,不是来吵架的,莫要陷入别人设置的圈套。从百度搬运到知乎,豆瓣搬运到知乎,公众号搬运到知乎。。。但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,去搜索相关的内容,时间成本太高。每天回答3-4篇,一个月就是90-120篇,一年就是3万-4万篇,总有一篇能够砸中。高浏览量与高点赞又能够提升账号的权重,促进曝光量的增加,由此形成良性循环。不需要你写的太多,一两百字就好,就比如下面这个高赞。不到一百字的回答,打字不超两分钟,也就一万多的赞。拼多多优惠券的问题,本就是赤裸裸的割韭菜,每个人心理清清楚楚。答主说了什么引起人灵魂震动的东西,引来这么多高赞?在这个问题没上热榜之前,就踩狗屎运的站对了队,迎合了大众。所以说,“质量不够”,就靠数量来凑。凑多了,总会凑出好运气。如果你还嫌数量不够,再多申请几个知乎号,每天同样的办法搬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