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余世存】中国文化如何传承
【余世存】中国文化如何传承讲座课程简介:
中国文化的家族传承
家族信仰在全世界都有意义,只是很少有我们中国人这样悠久厚重。孔子后代至今七十多代人了;道教张天师世系传承有60多代了。但是百年以年,家族文化在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在君子之泽及身而没的中国,在家族分崩离析的现当代,家教、家风对我们有何意义?中国文化如何实现在家族之中的真实传承?
主讲:余世存
余世存,湖北随州人。当代著名诗人、思想家、学者、自由作家。毕业于北大中文系。曾任《战略与管理》执行主编,《科学时报》助理总编辑。现居北京。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,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,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、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”。近来著作有《非常道》、《家世》、《老子傳》、《人間世》等。
在现代化浪潮中,科技和技术至上越来越成为很多现代人的信条。中国文化在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不能与之相比,因此逐渐被现代人边缘化,甚至被抛弃。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中,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华五千年文明?又该如何对待文化?刘刚、李冬君的《文化的江山》给了我们答案。《文化的江山》共12册(目前已出版第一辑4册),摆脱了王朝中国历史,从文化中国的角度重新书写中国史。《文化的江山》从玉器时代开始,从良渚文明出发,一直到新文化运动,诠释了文化中国对每个中国人的重要作用。
文化中国让我们的生活坐标不会过于狭隘
什么是文化中国?所谓文化中国,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民族,这样一个文明共同体呈现给人类文明的一个礼物,比如《文化的江山》里提到的玉文化,如果按照西方的审美,人类玩石头很难像东方人一样玩出这么精美的东西,玩出一种文化来,这种东西我们迟早要回馈给整个人类,让人们意识到玉石里确实有美的存在,甚至有善的存在。古人讲古之君子必佩玉”,佩玉是要提醒你,要像玉一样有美好的人格,对自我有美好的期许。
文化中国为什么值得提出来?刘刚老师和冬君老师花这么大力气来写一部中国通史,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因为这个工作太重要了,如果不提这个概念,我们生活的坐标就过于狭隘了,我们可能就会被王朝中国以及它下面种种的政治、经济、技术的力量左右,就看不到人类和人性的活力。所以文化中国最终是要和人性相沟通,让我们意识到,生活中那些流行的符号、观念,都是一时一地的,只有文化中国提供的观念才是永久性的,才是可以和人类进行对话的。这是我理解的文化中国。也就是说,我们以前提到的很多观念,包括这些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观念,三五年之后就过时了,但是文化中国提供的观念永远不过时。
有的朋友曾说,余老师,你们写的这些书可能二百年后没人读了。但是,中国文化中的美好的部分,还会有人读,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审美的部分,还会被人欣赏。因此我们把生活的坐标,把对世界的理解建构在文化中国上比较好。所以《文化的江山》这套书提供的文化中国这样一个角度和框架非常重要。
文化中国让我们的价值观更丰富
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到了近几百年是在走下坡路,或者说处于文化的衰败期。在衰败期里,不仅仅是文化,甚至代言文化的那些人物,其实也越来越边缘化。这从章太炎开始就意识到了,就是说文化在社会上的格局越来越边缘化,而居于社会重心的经济和技术等等,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属于形而下的东西,古人对形而下的东西一般是不屑一顾的。举个例子,在元朝的时候,罗马帝国派人给忽必烈送了一些礼物,这些礼物是什么?就是西方文化的七门学问,其中有逻辑、修辞、语法、算数、几何等。元朝统治者虽然不是汉族人,但是接受了汉文化,他们认为那七门学问是形而下的。当时的中国人认为我们是思考天地之道的,中国的文化应该接受更高的文化,所以对这种过于具体的、过于繁琐的东西,应该敬而远之。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,即它永远有一种非功利的非实用的东西在里面。但是到了近几百年,中国文化确实在实用和功利方面跟科技是不能比的,我们确实缺少这方面的东西,所以我们在船坚炮利前面不堪一击。在这种状况下,我们这个民族只能奋起直追,引进器物,引进制度,引进技术,在这样一个现代化浪潮里,我们的文化不仅衰败,甚至基本上被我们抛掉了。即便如此,事后来看,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物,只要他们在人性的深处接近了我们,显示出最为人性的一面,仍然可以跟西方现代化、跟人类进行对话,而且我们还追认他们是中国文化里极为优秀的代表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状态。
我们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不够的。为什么很多中国文化人在至暗时刻仍然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,相信自己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,包括刘刚、冬君,他们不是社会最热点的人物,他们并不是为了挣钱,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但是他们仍然愿意花这么大的气力来做这份工作,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工作不仅仅对大家有意义,他们首先相信对自己有意义,我觉得只有这样,文化才能显出它的魅力来。就像司马迁一样,司马迁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还能传下去,虽然他说要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”,但其实他心里是没底的。不过只要他喜欢那个东西,他觉得首先对自己负责了,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状态,一个态度,其实就是文化的态度,或者说是文化中国的态度,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价值观过于单一。
文化中国给了我们安身立命之地
《文化的江山》这套书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,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人生的丰富参照。我们总觉得必须尽快挣钱,人生才有价值,必须尽快取得财务自由,才能去创造某种人生意义。不是这样的。我们必须有精神生活,如果精神生活枯竭,它会对我们的生命、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。所以我觉得在目前的状况下,谈论文化的江山或谈文化中国的功能性的意义,可以谈很多。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语言里,在自己的国土上,不能安身立命,没法安顿自我,就不是文化中国的国民。比如有人劝林同济先生出国的时候,林先生不出去,劝陈寅恪先生出去的时候,陈寅恪也不愿意出去,因为他们知道,在文化的江山里,他们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开疆拓土的人物,是建功立业的人物,是可以在里面安身的。
近代以来,章太炎、梁启超,还有王国维这样的文化大家,他们都有一种认知,叫文化高于种族。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,而且这是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眼光的观点。很多人一说到文化,就认为好像只有中国文化才是最好的,或者只有中国人才能懂中国文化。这些言论都是不对的。孔子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。梁启超、王国维他们说文化高于种族,也就是说,在全球化时代,在一个地球村里面,属于什么种族并不重要,种族之上的文化才是重要的,而所有美好的文化都是可以互相欣赏,甚至是相互接受的。王朝的逻辑、拜金的逻辑,甚至技术的逻辑,貌似咄咄逼人,但是在文化里是一钱不值的。
文化中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
近代史让我们很感慨,因为很多人内心里站不起来。为什么站不起来?因为我们内心里失掉了一种信念,以为传统文化好像不堪一击,或者没有用。但是我觉得刘刚、冬君老师这套《文化的江山》,对大家的这些疑问都能做出一个解答。
我们不仅要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,还要有一个精神的文化的世界。比如龚自珍,他考了一辈子科举,想做总理,想像王安石那样变法,但是他怀才不遇,在我这个年龄就死了。然而龚自珍在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方面都比我们今天的人强得多。如果去读龚自珍这些人的文字时候,真的能被他们折服。
语言是存在的家园,是我们的精神家园。如果我们的语言越来越走向粗鄙化,那就说明你的家是非常糟糕的,不要看你现实的家多么富丽堂皇。所以我觉得刘刚、冬君老师的这套《文化的江山》还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精神家园究竟在哪,我们精神家园里面还有什么,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些东西。如果回家看到家底里面没什么东西的话,那就说明我们对文化中国或对传统文化是无感无知的,我觉得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如果去读通、读懂古人的美好的文字的话,真的会被感染,甚至感动。就像我读龚自珍的诗一样,他的东西确实成了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思想的源头。
如果龚自珍活在今天,在我们眼里,他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,考了多少次公务员都考不上,最后考上了还因为考官嫌弃他的字写得不好,让他去做一个小官,他就是这么一个一辈子活得很压抑的一个人。然而在文化的世界里,他开疆破土、建功立业,很了不起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,我觉得我们今天怎么抬升文化中国和文化江山的地位应该都不过分,而且确实在目前这个时代应该弘扬这种东西,而不是让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过于单一,过于狭隘。
- 大小:3.35 GB
- 百度网盘观看下载
- 点数:15 点数
- 咨询QQ:1686059668